发布时间:2023-08-17浏览次数:300
中新网西宁12月7日电 (刘洋)“青海理工大学校园建设项目在9月底按期完工,竣工验收顺利通过。10月18日交付第一批单体建筑12栋,11月30日交付17栋单体建筑,12月7日完成仅剩的1栋单体建筑——图书馆项目交付。”青海省公共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树桐介绍。
图为青海理工大学航拍图。青海省公共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供图
沿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海湖大道一路向北,记者看到海湖大道一侧生物园区内,青海理工大学的校园书院、研究生公寓、公共教学楼等30栋施工单体项目已全面竣工。
据悉,青海理工大学校园于2021年6月开工建设,占地1640多亩,总建筑面积34.5万平方米,建设内容包括公共教学楼、智慧学术中心等30个施工单体。
图为青海理工大学体育馆航拍图。青海省公共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供图
王树桐表示,在规划布局方面,青海理工大学采用了“一带双轴、双环四区”的总体结构。“以‘一带’贯穿校园石溪花谷生态链形成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带和‘双轴‘南校门、图书馆组成的学术轴以及书院楼、学生活动中心等单体组成的生活轴组成了校园的特色空间。”
“同时在学术核心区、书院生活区西北方向至东南方向设计的石溪花谷景观带,将绿地景观贯穿于校园公共空间之中,呼应了原始地形的生态基底,形成了校园绿脉。”王树桐介绍。
图为青海理工大学食堂航拍图。青海省公共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供图
“你看,校园大门设计通过提取西宁卫城与古城墙的意向符号,复合中式牌楼的意向,以及象征学术殿堂的拱券空间,表达了登堂入室,进入知识宝库的概念,突出了校园标志性形象。”王树桐说。
“校园建筑风貌方面,此次建筑从内涵、材料等多个层面体现出了青海地方文化特色。”王树桐介绍,例如图书馆设计将青海文化之一——齐家文化作为图书馆的文化源头,玉琮作为方案的形象依据,既展现出了河湟文化根源,建筑方整简约的形象也体现了河湟风格特色。
据了解,青海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应用研究型理工类大学,它的设立将进一步优化青海省高等教育资源布局,提升青海高等教育水平,对区域科学发展、西部大开发及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(完)
中新网怀化12月7日电 (付敬懿 彭梅)走进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大树坳乡新庄村,这里群山环绕、郁郁葱葱、安静祥和,道路宽敞平整、干净整洁,路旁的绿化树高低错落、层次分明,庭院前的绿植生机盎然、翠绿欲滴,村民生活在山清水秀间,户户如画步步皆景,处处焕发着和美村庄的生机。
芷江侗族自治县新庄村先后荣获“国家森林乡村”“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”等。 芷江县委宣传部 供图
“十年前可不是如今这番景象,进出村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的山路,运输葡萄的大货车都很难进入,各户房屋杂乱无章、破旧不堪,房屋周围垃圾遍地、杂草丛生。”新庄村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曾境表示,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持续提升乡村“颜值”,新庄村已成为周末游的“网红打卡点”。
新庄村位于芷江县西南部,曾是一个偏远贫困乡村,主要产业以高山刺葡萄、甜茶为主,森林覆盖率达87.6%。近年来,新庄村抢抓和美村庄建设机遇,探索打造了漂流探险、天然氧吧、民俗风情、葡萄采摘、农旅民宿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观光产业,吸引众多游客来此游玩,让老百姓乐享绿色生活的同时又实现产业增收。
“以前靠上级号召,现在村民都养成了好习惯,自觉打扫清理垃圾。看着村里环境越来越美,日子也越来越好了。”对比往日,村民田年月感慨万千。新庄村先后荣获“国家森林乡村”“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”“湖南省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”“湖南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”等荣誉。
新庄村以环境整治为纲目,精准靶向施策,紧盯村容村貌提升、生活污水整治、农村“厕所革命”、生活垃圾治理“四大难题”,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,高质量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
根据本村实际制定村庄规划,新庄村对空心房、零散房、危险房、违建房及残垣断壁应拆尽拆,修葺房屋168栋,侗族风雨桥1座。在村民集中区域修建垃圾池10座,修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座,并聘专职的保洁员3人、机动保洁员6人,实行一天一清扫,垃圾做到日产日清,卫生厕所覆盖率达100%。
柳岸河堤,沿河散步成了新庄村村民晚饭后的必备项目。 芷江县委宣传部 供图
新庄村通过“村民议事会”确定乡村美化方案,实施绿化亮化工程,栽植桂花等乔木891株,红叶石楠、红继木等灌木154株,村庄绿化率、道路绿化率均达95%以上,安装太阳能路灯213盏,实现村组干道照明全覆盖。如今,沿着柳岸河堤散步成了村民们晚饭后的必备项目,再也不用担心天黑路险的问题了。
涵养乡风文明,激活和美村庄软实力,新庄村树立“传承、绿色、开放、自强”的新庄精神,充分结合“村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”乡村治理模式,以村干部包片、小组长包组、村民代表包户三级网格,做好692名群众联系服务工作,彻底“清底子”。
每月包村干部带队入户对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评分,实施一月一评一公示,通过评比和典型示范,全村形成比、学、赶、超的浓厚氛围。同时持续发挥党员联户、巾帼联户等机制的作用,成立党员、妇联工作队,聘请村“五老”9人、志愿者23人,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对环境“顽疾”集中攻坚,长效保持提升。
村民们纷纷带上工具自愿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行动。 芷江县委宣传部 供图
“以往农村养鸡鸭就是放养,满院子跑没人管,现在每家都利用葡萄架下空间把鸡鸭圈养起来,既为葡萄树生长增添农家肥,又净化了庭院的环境,真划算!”正在葡萄架下喂鸭子的78岁顽固派老奶奶张月香说,村干部多次上门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工作,村民们都明白了要改善好居住环境,必须改变老思想。“环境变美了,住着才舒心。”
如今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文化惠民多姿多彩、孝老爱亲蔚然成风,新庄村逐步成为芷江北部精品生态旅游带上一颗耀眼的明珠,一幅幸福宜居的和美村庄“新画卷”徐徐铺开。(完)